翻身、坐立、爬行期:4個月大~8個月大
常見事故傷害: 1.墜落、跌倒 2.撞/砸/壓/夾/割/絞/刺事故 3.異物進入孔道/梗塞/窒息事故。
這個階段的寶寶,正處在口腔期,會將隨手可及的物品放入口裡「嚐嚐看」,因此,要特別留意食物梗塞、窒息的事故。
撞/砸/壓/夾/割/絞/刺事故
確認家具、家電夠穩固
林月琴執行長表示,現代家具、家電講究設計感,卻處處充滿危險。例如折疊桌、梳妝椅、一支柱子的檯燈、直立電扇等,照顧者應確保家具的基座夠穩固,以免寶寶在爬行時,可能因為好奇抓取或因重心不穩將這些家具、家電撞倒而被壓傷或砸傷。她舉例說:曾有寶寶被電視機砸傷,所以如果電視機的厚度為70公分,擺設的電視櫃寬度應超過80公分,讓電視機與櫃子的外緣至少間距10公分,才是安全的距離。
- 防範重點:
- 嬰兒床的護欄縫隙寬度應低於10公分,以免寶寶夾傷。
- 電扇用安全護網罩起,可避免寶寶手指被絞傷。此外,電扇應避免放在桌子等高處,以免寶寶抓取時弄倒而被壓傷。
- 桌子邊緣應使用防撞護墊。
- 電插座插孔應使用安全護罩遮蓋。
異物進入孔道/梗塞/窒息
注意繩索等物品繞頸危險
當小寶寶會爬行之後,他的活動範圍也變大了,這時候,最需要留意任何可能導致窒息的危險源,例如窗簾的拉繩、玩具的拉繩、散落的電線,以免寶寶在玩耍時,發生繩索繞頸意外。此外,也應留意各種小於寶寶鼻孔或口腔的物品,例如媽咪的首飾、尖銳的筆、藥品、食品等,不可放在寶寶容易取得的地方。
- 棉花棒、膠帶等都是危險物品,應放在抽屜內並上鎖。
- 注意玩具的大小,避免有拉繩或易掉落的小物件,同時大小應大於寶寶的口腔,以避免誤食危險。
- 家中的小物件應放在抽屜內,並用安全鎖鎖上,避免寶寶開啟。
- 充電器不使用時應收好,以免寶寶玩電線,造成危險。
- 注意!媽咪身上的項鍊,也是危險源。

爬行、站立、起步走:8個月大~12個月大
常見事故傷害:
1.跌倒/墜落 2.撞/砸/壓/夾/割/絞/刺事故 3.異物進入孔道/梗塞/窒息事故
4.燒燙傷事故 5.人及動(寵物)、植物事故6.誤食/中毒事故。
學會爬行之後,寶寶更愛爬高爬低,任何物品都可能引起他的興趣。因此,要特別留意家中物品的擺放,避免有容易掉落及誤食中毒的危險。
燒燙傷事故
勿讓寶寶單獨留在澡盆/浴室
小寶寶能夠坐穩之後,媽咪也千萬不能讓寶寶單獨留在浴室或澡盆,以免被洗澡水燙傷,或發生溺水事件。林月琴執行長特別提醒家長:「不要以為教過寶寶,寶寶就會害怕不敢碰。」更重要的是,爸媽必須謹記燒燙傷的急救護理原則,「就是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五字訣,竟然還有爸媽不知道這先後順序,寶貝被燙傷時,立刻脫掉他的衣服,結果被燙傷的皮膚連著衣服被拉起,造成更嚴重的傷害。」
-
防範重點:
- 廚房、浴室應列為寶寶的禁地。
- 將衛浴用品準備好,調整水溫之後,再讓寶寶下水洗澡。
- 家中的開飲機或溫水瓶,應放在櫥櫃高處,避免被弄翻後燙傷寶寶。
誤食/中毒事故
留意食品、藥品、保養品擺放位置
「食物的器皿/容器不可裝藥物,反之亦然。」林月琴執行長表示,這是藥品與食品收納的第一原則,萬一寶寶誤食,爸媽才可以快速分辨寶寶吃了什麼東西。此外,即使是健康食品,也不能放在寶寶可以取得的地方。漂白水、清潔劑、化妝品、保養品、防蚊液等含有化學藥劑,應放在寶寶無法取得的地方。
-
防範重點:
- 食物的容器不可拿來裝藥物,反之亦然。
- 保養品、化妝品等含有化學藥劑,也應該小心收納。
墜落/動物抓傷事故
床或沙發勿靠窗擺設
林月琴執行長表示,沙發或床靠窗擺設,讓寶寶輕易的就可以爬上窗戶,是造成多起墜落事故的主因。此外,這個階段的孩子,開始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,特別是家中的寵物,而孩子的力道控制不如大人,在與寵物親近時,可能用力過度,反而引起寵物的反抗,被抓傷,因此,家中若有飼養寵物,更要特別留意。」
- 防範重點:
- 如果無法改變這樣的擺放方式,請務必在窗戶加裝安全護欄,並且確實鎖好。
- 沙發或床前的家具突出的尖角也應裝上防撞裝置,以便將事故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。
- 家中陽台區也應避免擺放任何椅子或箱子,以免寶寶當成墊腳石,爬高爬低造成墜落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