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t 2 爬-CREEP
參考時間
肚子貼地,似匍伏移動式約6~7個月大。
肚子離地,以四肢移動式約8~9個月大。
Bobo say:「我可以自己去拿玩具了……」
發展契機
*咦?身體挪動了
當寶寶從趴到坐、坐到趴的姿勢變換的很成熟時,寶寶就可能具備了「挪動(蠕動)」身體的可能喔!蔡文心醫師認為:「只要寶寶的小身軀換位了,不論原地打轉、前進、後退、橫行等哪一種方式,都可以稱做是廣義的寶寶爬行,而這需要用到寶寶更有力氣才能完成。」
Crawling
透過爬行,寶寶可以到處探索激發他的好奇心。
家長不要刻意去導正孩子的爬行姿勢。
利用例行的嬰幼兒「髖關節篩檢」可以急早發現寶寶爬行是否正常。
發展說明
*五花八門的爬行姿勢
每個寶寶爬的方式不盡相同,而且寶寶自己會有一些「改進」,例如,先會原地轉圈,然後只會後退,後來好不容易前進了,卻是同手同腳的移動等。蔡文心醫師解釋:「家長不需要刻意去教導或糾正寶寶爬的方式,因為並非每個寶寶都發展到身體離地,兩手前後交替的往前方順利爬行才會站起來走路,只要之後寶寶能順利站起來,皆屬正常。」
*力氣掌控得宜,四肢關節更靈活
力氣的掌控是寶寶這個階段的重要訓練,例如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,能訓練手腕力氣,這對寶寶日後拿湯匙吃飯等有助益。
另外,在此爬行的過程中,也同時訓練膝蓋、手臂的協調能力,以及四肢關節的靈活度。
兒科叮嚀
*盡量提供寶寶爬行的機會
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,所以寶寶多爬有許多好處。家有正在爬行寶寶的蔡文心醫師說:「我都盡可能讓孩子到處爬,因為『爬』除了是大腦支配身體更多部位的訓練外,爬越多,肌肉平衡也越好,甚至透過爬行讓寶寶到處去探索,激發他的好奇心。」
【check it !】家長可以在寶寶正前方引導(呼喚或以玩具吸引),讓他有向前行的動力和企圖心。
骨科叮嚀
*留意單邊發展
很多寶寶爬行會從某一邊開始(例如只用左手和左腳前進),如果觀察一陣子了,寶寶還是沒有發展另一邊的趨勢,那麼林啟禎主任建議家長帶寶寶到醫院做檢查。他說:「寶寶肢體兩側發展速度不對稱,並不一定有問題。但肢體單邊無力或單邊完全不使用,就屬不正常,有腦部發展不健全的疑慮。」
【check it !】利用例行的嬰幼兒「髖關節篩檢」吧!它可以檢查出容易被忽略的先天性(發育性)髖關節發育不良及脫臼。檢查內容包括:
1.雙腳長短是否一樣。
2.雙腳胖瘦是否相同。
3.大腿內側皺摺是否對稱。
4.大腿往外張開,兩邊是否都可以貼地。
是時候了嗎?動作發展參考表
或許是「贏在起跑點」的影響,寶寶的坐爬站走四大動作發展的「時間」,往往成為父母關心的焦點,甚至有家長誤以為「時間」是評估寶寶動作發展是否正常的指標。對此蔡文心醫師除提供下表供參考,也表示:「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,有的快、有的慢,即便同一人,也可能坐起的時間比一般人提早,但爬行卻比一般人晚了一些,只要最後都可達成坐、爬、站、走,家長大可不必擔心!」
一歲前寶寶動作發展參考表
年齡 | 發展動作 |
---|---|
4個月大 | 直著抱,頸部已經挺直,且頭可以左右自由轉動。 趴姿下,以前臂支撐達到頭部控制、翻身至側躺。 |
6個月大 | 趴姿下,以手掌支撐將上半身抬起離開地面,頭部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轉動。翻身至趴姿。 |
7個月大 | 無手部支撐可維持坐姿。肚子貼地匍匐爬行。 |
8個月大 | 由坐姿轉換成四肢跪趴。如四腳獸般爬行(肚子可離地)。 |
9個月大 | 支撐站立、扶物行走(螃蟹走)。 |
12個月大 | 重心轉移、獨自行走。 |
13~15個月大 | 兩手持物獨自行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