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園篇 最喜歡的地方最好玩
怕黑、怕中暑、怕蟲咬的思穎很不喜歡待在戶外,當了媽媽以後,也不太喜歡帶女兒珊珊到公園玩,最多就讓珊珊在大廈樓下的遊戲區坐坐蹺蹺板、跑一跑。可能是很少出去玩,偶爾讓她多走一點路,就要人抱,還好珊珊不重,思穎也不以為意。
有一次,在老友熱情邀請下,思穎帶著小珊與老友一起回台南老家玩。老友的親戚很多,眾人約一約就到自家果園烤肉。果園的地面高低不平,思穎走來都覺得吃力,卻看著一群孩子跑來跑去,彷彿走在平地般地自在,至於珊珊,更是走幾步就一副快跌倒的樣子,想跟其他小朋友玩,又跟不上腳步,只能拉著媽媽的衣服眼巴巴的望著他們。思穎指著一個小女孩問年紀,沒想到跟珊珊差不多年紀,都是快兩歲的小女孩,表現卻有明顯差異,珊珊吃不多又吃得慢,那個小女孩食欲很好,什麼都吃,速度比珊珊快多了;兩人都被蚊子叮了個包,小女孩無所謂繼續玩,珊珊卻一直鬧。
這時有個人高馬大的叔叔一時興起,說要把小朋友抱高高摘柳丁,一群孩子馬上在叔叔身邊排隊,思穎要珊珊一起排隊,珊珊卻鬧著要叔叔先抱她,人家見她是訪客,為避免尷尬,就對其他小朋友說「珊珊是客人,我們讓客人先玩,好不好?」小朋友說「好」!因前後輪了幾次,摘下不少顆柳丁,有小孩問:「這裡有多少顆呀?」然後就有一個阿姨帶著小朋友數柳丁,因為孩子年紀有差異,所以,數數的聲音從開始的高分貝愈變愈低,但最後還是數完了,也讓每位小朋友各拿兩顆玩。珊珊一手拿一顆高喊「媽媽,兩顆,我要吃」,興高采烈的樣子是思穎從沒看過的神情。當下,思穎決定回到台北後,要常常帶珊珊去公園玩。
由於珊珊去過柳丁園,認識了柳丁樹,再帶她到公園玩時,她好奇的指著樹木問思穎「是柳丁樹嗎?」看著掉落在地的果實就問「可以吃嗎?」看到還長在樹上的果實就問「可以摘嗎?」一連串的問題簡直讓思穎無法招架,還好樹木前都有立牌介紹樹名及相關資訊,大略看一下,還能回答珊珊的問題。說也奇怪,以前要教珊珊數數,數到10就沒耐性了,現在只要一進公園,就想數公園有幾棵樹?
至於玩滑溜梯、翹翹板和秋千時,珊珊也能慢慢遵守排隊、輪流的規矩,不再吵著她要先玩了,偶爾還會主動照顧新朋友,更讓思穎高興的是,因為活動量大,珊珊的食欲變得比較好,也沒以前那麼偏食,還要對餐桌上的食物一一點名才要下肚呢。
專家說
蔡美芬治療師指出,孩子對於大自然天生就有一種孺慕之情,只要一說要帶他們到公園或動物園玩,相信會令其雀躍三尺。在這好玩的地方可學的東西可多了,她提醒媽媽,可不要讓孩子玩遊樂器材,自己卻在一旁休息或跟別人聊天,錯過引導孩子學習的機會。她說,學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世界,父母將驚覺孩子的眼光竟是如此與眾不同。
1. 想教孩子數數,就利用玩盪秋千的時候,如大家約定「盪100下就要換人」;或是跑幾圈就該回家了。
2. 跟孩子玩翹翹板是認識「輕與重」、「高與低」的機會,因為媽媽體重較重,所以位置較低,孩子體重較輕,位置就較高,這也可衍生因果關係,讓孩子建立思考邏輯。
3. 如果是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翹翹板的話,也能讓不同年紀的孩子學習溝通,也許過程中有所爭執,卻是一種學習。
4. 公園的花花草草非常適合用來認識顏色,尤其深深淺淺的變化,更能拓展孩子對顏色的體驗。
蔡雅婷副組長則補充,帶孩子到動物園是認識各種動物最恰當不過,出發之前,可先以圖片讓孩子有初步的印象,再去動物園看動物的具體模樣,認識形體大小、顏色、住在哪裡、是用什麼方式行進,眼看為憑,對於學習效果的提升大有幫助。甚至在參觀完動物園區後,不妨順道參觀附設的商品專賣店,摸摸仿動物形象製作的各項商品,從觸覺經驗中加深記憶。達人經驗分享
彭菊仙說起帶三隻小豬到公園玩的經驗,簡直欲罷不能。如看樹葉,不同的樹有不同的樹葉,光是撿拾地上的樹葉,就可依照長短寬窄分門別類;即使是同一株樹,觀察葉子由深到淺的顏色變化,就有六、七種層次變化,她會問「哪一片葉子是小baby?哪一片葉子是老爺爺?」
男孩對撿地上的種子似乎樂此不疲,她說,三個孩子都喜歡撿種子。想撿起小小的種子,需要靈活的食指與拇指合作,正好是年紀最小的弟弟練習精細動作的好時機。三隻小豬每次都揀了一大堆,用衛生紙包回家當做「寶物」然後算算有多少顆、再依大小分類,這就可玩上一陣子。彭菊仙說,或許有父母擔心孩子會把小種子放進嘴巴,這時就要父母多注意,而不是阻止。觀察花朵構造,也是去公園玩的項目之一,尤其對就讀小三的大兒子來說,剛好學校有教到這部分,透過實際觀察,孩子會更清楚課本上的內容。隨著孩子年紀大一點,體力也好一點,有時會跟著先生去爬台北郊區的山,她相信,這對孩子的成長將大有幫助!